top of page

101年佛七第三天開示 — 念念分明(二)


  昨天提到念佛要訣,在行者一念一念間,要以最極清晰有力的佛念,除遣昏掉干擾,令心之所緣,無間無雜,至念念相續,終成佛念一相,而一心現前。這心一境性便是念佛三昧,它是從一念念分明作意產生的。在極分別的重複用功間,行者不外攀、不他緣,耐心提起當前一念,持續於明了意識中,投注在佛境上。這明了緣境的訓練,使心繫於一境。由心ㄧ境性的定心基礎,再思惟修佛法,久久用功,我法真相便可漸漸顯露,無可得空性也分分現前,心得未曾有的明淨。此名開悟,或名智慧開發。


  學佛的人,大概都嚮往這定慧開發的境界。有人一開始就以無分別的態度對應世間,而在客觀的事實與責任關係下,常常弄到進退維谷或後果難收。其實,佛陀教我們修行,不論哪一法門,都是明了緣境,正念正知的。昨天從念佛得力由念念分明說起,現在就講根境相接下,如何由分明而正念正知。


  常人都有六根,六根收發六塵,織造出悲歡離合的世間,也建立了凡聖的重重因果。一切眾生的因力從這裡鋪陳,果報也在此中償受。六根是造業的工具,也是修行的關要。不管學不學佛,只要是人,根是時刻忙碌於材料進出的。說修行要明了緣境,是指常時須從根境交接下用功,自檢閱所對境,到內視心緒活動,都要在主動親切地照護中進行。從止惡向善的增上善法,到道品開發的定慧境界,都要在這念念分明中切實下功夫的。常人對境,不是愛憎追逐就是漠不關心。而修行人念念分明的明了緣境,不是強烈貪嗔下的分別愛憎,也不是不明覆蓋下的疲弱模糊。愛憎令人蠢動難安,模糊也只是顧念下的無力取捨。修行人在精進意念下,對境是時時警覺地引佛法進入觀聽的。從止惡向善到善惡雙邊捨離,必須老實依循次第。初學於向道因緣的會集,對惡緣的揀除就必須明了直捷。而久學對善惡因緣,在明了處對中就應慈容而給予無瑕的機會。在自學的分位上,人人就己所需,於境界判讀反應間,應該恰得分際。恰得分際下,不莽撞、不含糊。清楚明了中,平實地耕耘道業,弘護三寶,教化人間。


  此刻,我們看著熟悉的根境交接,看著習慣的念頭起落,看著起落間帶出的人人自成系統的果報世間。修行要落實,就要從改造因果下手。改造因果,就須改寫因果程式。改寫因果程式,就必得從明了緣境的正念正知開始。現在就請大家,在當前的這一念阿彌陀佛聖號上,提起正知正念,端肅地隨我大聲稱念 ── 南無阿彌陀佛!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108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108.12.28 念佛調心 — 佛念住 此刻已是佛三第二天的尾聲,昨天說四聖諦的第一諦 — 苦聖諦(苦的事實)。這苦是就有情的身心來說,尤其是有情當中的人類。人的身心活動複雜,太多眼下、耳下…感官觸對下的可樂不可樂境,都強烈地左右著人,因此,人的苦痛特別多。要能撇下這些干...

108年精進佛三第1天開示

108.12.27 生命的艱辛 — 苦諦 現代人,比較不是衣食不足,生活過不去。倒是太多人,衣食無缺,而心難平安。時代風潮,洋溢著〝只要我願意,沒什麼不可以〞的氣息。過度偏差的個人主義,引發超常病態的自我膨脹,從個人到社會,對錯不分,是非混亂。若問,這是怎麼回事?佛法說,這...

107年精進佛三第3天開示

108.01.01 一心的訓練 單一所緣 — 阿彌陀佛 現在是第三天的最後一支香,這三天,從早到晚都是念佛,是以一個境界拿住我們心的訓練。為什麼要這樣子?因為我們的心習慣在難以數計 難以想像 難以控制的境界奔馳打轉,就是想不要這樣,也沒辦法。假設我們已非常習慣於心的紛動而不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