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101年佛七第六天開示 — 懈怠與放逸


  進佛門修行,對自己的進德修業,越用功越認真的,必越能見到自己的不足與過失。越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過失,就越可以明白佛陀開示的因緣業果道理,而漸漸體會修行的不易。經驗著修行不容易,也就更能加注力量,用心於修正問題所須的切實行動了。


  幾日來,我們一再提到問題所在就是用功的時節,在經論中或名翻轉、或名對治,都正說著剋實的斷修工夫。每個行人的腳步,都須從此走過。因為我們都是凡夫,已然的業因果報,不斷不修,只有更無盡的連綿流轉。釋尊出世說法的尊貴,是從苦迫的真實出離而顯出的,我們之所以隨佛修行,也在問題解決中,才建立確當的選擇意義。因此,談修行,說理可有頓悟(理真就是真,沒有似乎好像的),而落於事行,就必須漸修。漸修是從問題的點滴中,勤懇耐煩的一一料理。有情的問題,多如牛毛,佛陀說法也八萬四千。有關佛法的修治因緣,昨天我們談慚愧與驕慢,今天就說大隨煩惱的放逸與懈怠。


  諸佛菩薩說法,為方便我們實踐,都說得極清楚明白,所謂懈怠,《成論》說:「於善惡品修斷事中,懶惰為性,能障精進,增染為業。」懈怠就是行者在修行歲月中,不能兢兢於斷惡修善(四正勤),於惡習惡行該斷不斷,於善法善行當修不修,就是懈怠。佛法的懈怠,是專對修行人斷惡修善的無力說的。而放逸,論說:「於染淨品,不能防修,縱蕩為性,增惡損善為業。」就是由於懈怠心,隨貪嗔痴力,對惡法的防斷,對善法的進修,也生不起力量。隨而放縱身心,沈淪於一切不善染業,重障善根。關於懈怠,沒有淨法願欲,不想讓自己莊嚴高貴,慵懶無力的遷延過日,固是懈怠,而於障礙修行的染法或無謂事,勤策加行,論中也說為懈怠,因為會令善法退失。而放逸一樣的,是在善惡的修斷四事上,由懈怠及貪嗔癡熾盛,不但不能防修善惡,更縱放身心,於有害修行或無益修行的染事無謂事中,嚴重地增長惡法,退失善根。


  我們注意著兩個心所活動。放逸是在懈怠狀態下,心更流散於染惡法裡。只要沒有明確的修行目標,沒有如理堅定的修行意念,心就提不起善惡防修的力量。而善惡的防修,恰是凡夫落實修治的真正行動,它也就是上述的點滴料理機會。懈怠無力於止惡生善,放逸更干擾善法,流連耽擱於無益事中。兩者相同的,都於善法善因緣不能受用,正如在修道團體中,縱有善好因緣,由於個人習性作祟,終也無法進步而嚐到真實的修行喜悅。因為就是親近善士,聽聞正法,也將隨凡情俗念流轉,而難會於莊嚴佛道。


  同修們,懈怠是放逸的基礎,對治這兩個煩惱,最有力的就是分明了然的如理作意。而要能如理作意,就須親近善緣學習。不善的、染汙的因緣,在道力未生前,必要主動切除,認真隨法聞習,修集淨業。只有自己肯要,只有自己力行,只有自己不懈怠、不放逸,斷惡修善以至定慧開發的層層善法,才會產生。如何對治懈怠與放逸,只有猛切提起精勤不放逸。佛菩薩慈悲,而修行卻必自己努力。


  現在就緣彌陀一句,請大家精勤不放逸地隨我稱念 ── 南無阿彌陀佛!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108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108.12.28 念佛調心 — 佛念住 此刻已是佛三第二天的尾聲,昨天說四聖諦的第一諦 — 苦聖諦(苦的事實)。這苦是就有情的身心來說,尤其是有情當中的人類。人的身心活動複雜,太多眼下、耳下…感官觸對下的可樂不可樂境,都強烈地左右著人,因此,人的苦痛特別多。要能撇下這些干...

108年精進佛三第1天開示

108.12.27 生命的艱辛 — 苦諦 現代人,比較不是衣食不足,生活過不去。倒是太多人,衣食無缺,而心難平安。時代風潮,洋溢著〝只要我願意,沒什麼不可以〞的氣息。過度偏差的個人主義,引發超常病態的自我膨脹,從個人到社會,對錯不分,是非混亂。若問,這是怎麼回事?佛法說,這...

107年精進佛三第3天開示

108.01.01 一心的訓練 單一所緣 — 阿彌陀佛 現在是第三天的最後一支香,這三天,從早到晚都是念佛,是以一個境界拿住我們心的訓練。為什麼要這樣子?因為我們的心習慣在難以數計 難以想像 難以控制的境界奔馳打轉,就是想不要這樣,也沒辦法。假設我們已非常習慣於心的紛動而不...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