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入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首重意根,知妄即離,如何攝意,須知四要。
念佛四要:一、要虔誠,最忌欺偽。
二、要痛切,最忌虛浮。
三、要恒久,最忌間斷。
四、要專一,最忌夾雜。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叫做六根,念佛的時候,必須把握著這六根,不為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所牽引,方能淨念相繼。但這六根裡頭,最難把握的就是意根,所以上述四要,都是攝意根的法子。大家如能把意根攝住,其他五根,都伏首聽命了。
「念」字從「今」從「心」,從心表示不僅用口,從今表示把握現在,莫管過去未來,欲知其訣,口、耳、聲、意,一向專念,自得心開。
念佛四訣:一、口須念的清清楚楚,不可夾雜閒字。
二、耳須聽的明明白白,不可模糊放過。
三、聲須調的勻勻淨淨,不可忽高忽低。
四、意須養的綿綿密密,不可忽斷忽續。
訣者是口訣,叫人口中常念,易於注意。大家不可以為這四訣淺近易知,要知實行起來,真不容易。古德說:「念佛一百聲,而真正一心清淨,落在佛上面的,不過三五聲,所以對於口、耳、聲、意四項,必須時時檢點,是否如法?」慚愧念佛已竟十二年,到現在少分還沒有做到,如文中莫管過未四個字,就很難做到的。通常念佛的時候,不是思前,便是想後,夏蓮居老居士有兩句詩說:「莫管過去與未來,念準當前這一句。」行人若能體會這話當下,便得受用無限。
節錄於《律航法師念佛須知》
各位師公、師父、各位同學:
剛剛我為大家讀誦的是律航法師的念佛須知開示,法師提示念佛四要,要虔誠,要痛切,要恒久,要專一。虔誠則意地無欺,痛切則心田不浮,恒久是工夫不斷,專一乃內容不雜。千千萬萬人念佛,卻少有幾人成就,不是誠心不夠,痛切不足,就是朝三暮四,顧此失彼。法師這四要完全是攝意的工夫,因為意志若堅定而久持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皆隨意而動,意馳佛念淨域,身口也必趨附聖號蓮邦了。
法師又說:念佛有四要訣,口念得清楚,耳聽得明白,聲調的勻淨,意養得綿密。口念得清楚是字句分明,不雜閒字﹔耳聽得明白是聞記確的,沒有模糊不清﹔聲調得勻淨是音調朗朗,高低快慢和沖適中﹔意養得綿密是心心相依,如萬丈瀑布,滴水相連。能掌握這四要訣,口、耳、聲、意,一向無岔,則心與佛,佛與心,合成一片。這樣念來,愉悅美妙,必如經中所說〝一向專念,自得心開〞了。
法師解念佛之「念」字,從今從心,「從今」表示不理它過去未來,只顧當下一念。「從心」表示念佛不只用口,更要用心。
各位同修們,現在就請大家放下過去,斬斷未來,專注眼前一念,口誦得清楚,耳聽得明白,聲調得勻淨,意出得綿密地,隨我稱念 ── 南無阿彌陀佛!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