示翠林禪人
佛祖教人,唯在真心實行,為出生死之要。心真則凡所動作言行舉措,無一事而不真;行實則凡所云為,無一行而不實。故真實如好種子,其餘作為立行種種,皆發生之緣,以是之故,抽芽發幹,開花結實,究竟不虛。故佛說發心修行,如布種子,成就菩提,以為結果。果者實也,以始終皆真實故,故佛呵二乘為焦芽敗種者,以其心行不真實故也。從上諸祖,教人參須真參,悟須實悟,是知一切眾生,虛生浪死者,以其妄想顛倒用事,劫劫生生,未曾一念真實,故於生死海中漂流,難到彼岸。所謂業識茫茫,無本可據耳,況為佛弟子,身在袈裟之下,豈可流浪一生,念念妄想業識流轉,曾無一念返省,而求真實履踐之行,此乃向袈裟下失卻人身,最為可憐愍者。禪人既不遠千里,來參老人,必發一片真實信心,以此空山寂寞之中,非掠虛之地,何所為而來耶。既發真實信心,不是一見便了,不求一段真實之行,亦徒然耳。若求真實之行,即從真實心中發現,果有真真實實為生死之心,必須將從前有生以來,及出家以來,從頭一一細思檢點,何曾有一念一行,是真實事。從前已是空過,即從今日已去,發一片出世之心,將一切世閒情根,妄想攀緣,一齊放下,將此一把骨頭,一齊拋卻,將此一條性命,納向空山大澤之中,任他日炙風吹,一切安逸飽煖思慮,盡情撇卻。單單直以死生一念,掛在眉毛上,將一則古人公案,蘊在胸中,日夜參究,看他一念世閒心起,便是墮在生死處,定要把斷,不容毫髮。如此參究,不悟不休,即此一著,便是為生死真實心。即以此心,向二六時中,一切動作云為種種行門,至禮拜三寶、供養十方、調和大眾、看待老病,一切行門,無不親身竭力承事,不生一念厭倦心,不生一念人我是非得失心,不起一念休歇止足想,如永明大師,每日行一百八件方便行,盡形不改,即此便是真實之行。如此操心立行,透出本地光明,則將積劫所染一切貪瞋癡愛習氣種子,一一消融,化為成佛真實種子矣!如是用心可謂不虛此生,不負出家,不枉遠犯風波,參訪知識。若仍前涉虛,止作嘗情,業垢罪垢種子,但隨妄想而行,不唯辜負此生,實取窮劫三途之苦耳!
節錄於《憨山大師開示》
各位師公、師父、各位同學:
剛剛引的是憨山大師對禪門後學的開示,說的雖非念佛方法,卻是給偷生佛門,悠忽度日的不肖佛弟子,下了一劑有力的針砭猛藥。世尊一代教化,皆從親證流出,以真實證量,提示真切實行的道跡,故經中每說佛是真語者,實語者,不誑語者,不異語者。前面憨山大師的開示,一開始就說佛陀教人,唯在真心修行,便是開宗明義的直示要道。
為什麼修行要真心實行?大師說:「發心真實猶如有好種子,有了好種子,其後種種作為便可隨緣而生。由真實心抽芽、開花,乃至結果,都必是真實。」所以從發心的真實,引發實行的真實,必感成就菩提的正果。眾生由妄想顛倒而虛浪生死,世世生生豈有一念會真過,我等身在僧倫,若也隨業流轉,從無一念反省回心,一向不求真實履踐,那真是大師所謂的袈裟下失卻人身,是最可憐愍的人了。
如何是真實心修真實行?大師教人要將從前有生以來及出家以來,從頭一一細思檢點,有沒有一念一行是真實事。若是從前多是不真的,往日也已去了,從今日起,要真發一片出世之心,把一切世間情緣妄想統統放下。法師說:「將此一把骨頭一齊拋卻,將此一條性命納向空山大澤之中,任他日炙風吹,一切的安逸、飽暖思慮,盡情撇卻,單直以死生一念掛在眉毛上……,看他一念世間心起,便是墮在生死處,定要把斷,不容毫髮。」
同修們!這是何等的一番心眼氣量。而什麼是世間心?所謂世間心者,貪瞋癡心便是。只要貪瞋癡起,染污業力便隨之而起。染力不除,生死必然有分,所以大師名之為世間心。大師又說,把定這一分工夫,不悟不休,便是為生死真實心,就以此心,向二六時中,一切動作,種種行門,如禮拜三寶、供養僧眾、處理大眾僧事、看待一切老病同修,每一件都盡心盡力,不生一念厭倦心,不生一念人我是非想,不生一念滿足懈怠意。日日如此,年年如此,如永明延壽大師日行一百零八件佛事,盡形壽無休息,這便是真操實履。我們若能有此工夫,一切的貪瞋癡習必定消融,一切的動作運為便都轉成成佛作祖的清淨功德種了!
各位同修,我們那有不想成佛的,只是上述的謹切心行,卻是這般的空空闕如。要知道不想修行便罷,真立志出家,不想辜負自己的,請此刻直下用心吧!如大師所說,撇開一切情想,對當前念佛一事,單單提起明朗的一句 ── 南無阿彌陀佛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