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90年佛七第六天開示 —憨山大師警眾句 — 示眾


示 眾


  近來諸方少年,有志參禪者多,及乎相見,都是顛倒漢。以固守妄想為誓願,以養嬾惰為苦功,以長我慢為孤高,以弄唇舌為機鋒,以執愚癡為向上,以背佛祖為自是,以恃黠慧為妙悟。故每到叢林,身業不能入眾,口意不能和眾,縱情任意,三業不修,以禮誦為下劣,以行門為賤役,以佛法為冤家,以套語為已見。縱有能看話頭做工夫者,先要將心覓悟,故蒲團未穩,瞌睡未醒,夢也未夢見在,即自負貢高,走見善知識,說玄說妙,呈悟呈解,便將幾句沒下落,胡說求印正。若是有緣,遇明眼善知識,即為打破窠臼,可謂大幸;若是不幸,撞見拍盲禪,將冬瓜印子一印,便斷送入外道邪坑,墮落百千萬劫,無有出頭之時,豈非可憐愍者哉!此等愚癡之輩,自失正因,又遭邪毒,縱見臨濟德山,亦不能解其迷執,豈不為大可憐愍者哉!禪門之獘,一至於此,諦觀從上古人,決不是這等。但看百丈侍馬祖,每在田中作活,如插鍬子,野鴨子公案,便是真實勘驗工夫處。以此故有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之誡。楊岐之事慈明,二十餘年,行門親操,執事百千辛苦,未嘗憚勞,故得光明碩大,照耀今古,若嬾融之負米,黃梅之碓房,歷觀古人,無一不從辛苦中來。何其今之少年,纔入叢林,便以參禪為向上,只圖端坐,現成受用,袖手不展,一草不拈,如此薄福,絕無慚愧之心。縱有妙悟,只成孤調,絕無人天供養,況無真實修行,虛消信施,甘墮沈淪者乎!若是真實為生死漢子,當觀本師釋迦文佛,於三千大千世界,無有如芥子許,不是為求菩提捨頭目髓腦處。如此當發勇猛,拼捨一條窮性命,將這一具臭骨頭布施十方,供養大眾,一切行門苦心操持,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,若於日用六根門頭,頭頭透過,便得法法解脫。古人云:「從緣入者相應疾。」如此用心,三十年不改,縱不悟道,再出頭來,定是頂天立地漢子也!老人以此示之,遍告同參。

錄於《憨山大師警眾句》



各位師公、師父、各位同學:


  結七念佛原是剋期專修的意義,而每個人無不希望七天的功課,能給自己有些修行工夫體會,但偏偏古德卻一再告誡,若存心待悟,抱有所得心,則一切工夫便難契會,以有一念阻隔的緣故,所以行人既要肯心踏地地投下工夫,又要不有阻隔地脫諸拘蔽,這平日裡,衣食居止、進退應對,到底要如何舉措用心,又怎麼在根塵交涉裡,善集福智淨因,而資佛道進步。前面憨山大師的警眾句中,踏實穩切地老人家已做了最清楚明白的開示了。在大師當時,已深見修道的障礙,以他高廣敏睿的智慧,一語中的地道出了行人的通病。大師說:「以固守妄想為誓願,以養懶惰為苦功,以長我慢為孤高,以弄唇舌為機鋒,以執愚癡為向上,以背佛祖為自是,以恃黠慧為妙悟。故每到叢林身不能入眾,口意不能合眾,縱情任意,三業不修,以禮誦為下劣,以行門為賤役……。」


  同修們!堅持凡夫情見與菩薩堅固誓願是如何地不同,而抱懶守缺又那裡是下苦工夫,更以我慢為清高,賣弄唇舌為懂機鋒禪語,以一向的固執不通為向上著力,以呵佛罵祖是有真工夫,以狡黠慧辯是大開悟。這樣的人,我們今天有沒有見過,這種人在叢林裡,身不能與人共處,口意難以與人和悅,拜佛認為是下下機,做事又覺是無義的苦勞役。佛法不能入心,縱然懂得一點道理,能參幾句話頭,因不能切心實踐,難怪大師要說他工夫一事,連夢都不能夢到。所以大師苦切的勸告我們,要能吃得苦中苦,所謂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,在日用六根門頭,以紮實的苦工夫,突透積久的無明重關,脫除深厚的凡情拘索,便得處處見真實,心心獲自在。


  今天己是佛七第六天了,結七以來,阿彌陀佛是恒遍心眼的唯一物事,就只當前這一佛境,我等又將如何生心。經說:「狂心若歇,歇即菩提。」同修們!請歇下狂心,放下異想,專心致意,隨我稱念 ── 南無阿彌陀佛!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108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108.12.28 念佛調心 — 佛念住 此刻已是佛三第二天的尾聲,昨天說四聖諦的第一諦 — 苦聖諦(苦的事實)。這苦是就有情的身心來說,尤其是有情當中的人類。人的身心活動複雜,太多眼下、耳下…感官觸對下的可樂不可樂境,都強烈地左右著人,因此,人的苦痛特別多。要能撇下這些干...

108年精進佛三第1天開示

108.12.27 生命的艱辛 — 苦諦 現代人,比較不是衣食不足,生活過不去。倒是太多人,衣食無缺,而心難平安。時代風潮,洋溢著〝只要我願意,沒什麼不可以〞的氣息。過度偏差的個人主義,引發超常病態的自我膨脹,從個人到社會,對錯不分,是非混亂。若問,這是怎麼回事?佛法說,這...

107年精進佛三第3天開示

108.01.01 一心的訓練 單一所緣 — 阿彌陀佛 現在是第三天的最後一支香,這三天,從早到晚都是念佛,是以一個境界拿住我們心的訓練。為什麼要這樣子?因為我們的心習慣在難以數計 難以想像 難以控制的境界奔馳打轉,就是想不要這樣,也沒辦法。假設我們已非常習慣於心的紛動而不...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