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-2.tif

  玄清上人生於民前七年五月廿六日,俗名彭玉田,父彭公添祥,母林丹妹,新竹芎林人。自小追隨父母皈依三寶,民國十一年正月八日出家於苗栗弘法院,禮法雲寺監院弘宗法師披薙。

 

  達超上人生於民前五年農曆六月廿六日,俗名洪彩鳳,父洪公塗,母陳氏,台北萬華人。十八歲畢業於台北第三高女(今中山女高),廿歲與松山石再添君結褵,婚後八月夫病故,遂感人生無常,廿二歲投中和圓通寺禮妙清上人剃度。

 

  民國二十年,二上人結識於苗栗大湖弘法院,民國廿一年一齊應聘接管德山巖。二老乍到德山,草莽中僅見一木造殿宇,四顧荒涼,到處白蟻蛀蝕。室內蕭然,沒有碗盤,沒有經書器物。兩位上人與妙端老菩薩、善明法師開始整除荒草,辛勤工作,不論是寺容整頓,攝眾建僧,制度規劃或弘法利世,都一一躬親其事,終於慢慢安頓下來。

 

  民國廿六年,二老為深究佛理,作弘化之用,相偕赴日本京都女眾佛學院進修,民國二十九年畢業。是年冬,到淨土宗大本山知恩院求受具戒。戒壇中森嚴的規矩,奠定了兩位上人一生自修化世的深厚道心與莊嚴的威儀。

 

  中日抗戰期間,台灣同胞生活艱苦,德山寺尤甚。師領導寺眾,放牛自耕,躬親其役,備極辛勞,並將寺之前後山地贖回。民國三十四年,台灣光復,依法在台日僧須遣回日本。台北善導寺,原為日本京都淨土宗別院,住持僧吉水省三,與師同屬京都淨土宗派下。三十五年冬,吉水返日,善導寺及其所屬布教所,交達超上人住持接管,師僅接受善導寺與竹山布教所二處,餘均委予他人管理。三十七年冬,大陸變色,李子寬居士來台,師復將該寺獻與世界佛學苑作為興辦佛教教育事業及弘法之用。師自台北返回竹山,衰破的寺容,激發了二老振興道場的決心。集資奔走,於五十一年興工,終成一美侖美奐梵剎。其後逐年增建,環境清幽,享譽全省。

 

  民國五十七年禮請賢頓、聖印、會性等法師傳授在家菩薩戒。興建法師寮,並購置藏經圖書,延請法師閱藏授課。建寺建僧的同時,老人也隨時盡力教化人間,關懷社會。為接引地方信眾,民國四十三年假竹山布教所成立「竹山念佛會」,達超上人每週下山引導念佛並作開示,由此開啟學佛共修風氣。民國五十三年,復於該所創辦「培真托兒所」,民國五十八年為幫助村中兒童成長,建「德興托兒所」。對提倡幼兒教育和發揚佛教文化,頗有貢獻。除此更常深入地協助民眾解決多重問題。慈悲的身影,在方外的人間,上自地方首長各界人士,下到村老鄰嫂學童小孩,人人心目中的兩位上人,袈裟裡蘊含的是不盡的和風與煦日。

 

  民國六十四年,達超上人因長年奔波,積勞成疾,延醫治療數月。終於十二月四日(農曆十一月二日)卯時於眾弟子念佛聲中安詳捨報。離開了盡瘁於斯的深緣竹山。享年六十九歲,僧臘四十八,戒臘三十六。

 

  民國七十二年,玄清上人因脊椎舊傷復發,影響腰背神經劇烈疼痛。老人雖沒有健壯的身體,但卻散發出特殊的教化力量,不論僧俗弟子,只要住止老人身邊,不必太多言語,咸感無邊的慈和寧靜。逐漸的老人的體力也快速衰退。七十六年農曆十月廿四日凌晨七時二十四分,如油盡燈熄般,老人亦安詳的辭別了人間。世壽八十三,僧臘六十五,戒臘四十八。

 

  二老重興德山,教化信眾,建立僧團,住持三寶。無常的世間,華枝春滿,天心月圓,確是了無遺憾了。但祖德宏深,凡諸有緣佛子,無不感念再三,恆時追思惕勵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