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100年佛七第四天開示 — 念佛方法


各位師父、各位同學、各位居士:


  幾天來的開示,告訴我們從外界的經歷,見證世間是苦的事實,而引發我們警覺(豎起修行目標),發願遠離迷糊沈醉的愚癡生活。而針對著解脫目標,我們又得看清楚問題是什麼,而後才能尋求方法解決它。我們的問題,雖各有偏重,但煩惱招惹造業,造業引來辛苦,大致是相同的課題。嚮慕解脫,想要清明的生命,就要尋求方法,從事修行以改變它。念佛是種種修行方法中的好辦法。因為念佛有阿彌陀佛、十方諸佛的佛力加被,若又能覺醒誠懇的自力加行,就一定能修行成功。是有佛力,可是不能懈怠空等佛來加持,必須真切地落實用功,佛念確實的增強明利了,念力所及,佛力便不可思議的現起。


  現在,我們就說念佛要怎麼念?


  念佛是以一個沒變化的境界 ─ 阿彌陀佛為我們心之所緣。努力訓練,從一念佛、二念佛,到百念、千念佛,能佛念不斷,工夫就上路。原來常人的心,無休止地攀緣是它的習慣。從看、聽、嚐、觸,到過去來今無邊際的你、我、他境界,不停搜索是它的熟悉軌道。除非睡著、昏倒或氣絕死亡,要它一念到底不換題目是不可能的。因此,我們的心,躁動紛擾錯誤百出,其實它就是苦,也是苦的根源。我們所以要念佛,就是為了對治它。


  念佛時,阿彌陀佛為我們心的始終緣慮對象,一念提起阿彌陀佛,百念千念也提起阿彌陀佛,不斷地持續作意,不到工夫成熟,不能中止。假使工夫到家的人,不必特別作意,佛念自然相隨而起。但初學的人,就要用功作意,並重覆不斷,這叫下工夫。具體的說,工夫其實只是照顧好每一句。一句就是一念。每一句都出力的提出,又全力的聽清楚,持久不改變。如果出現聲音模糊,字句不清楚,就表示已陷落昏沈。這時就再從心出力提起,再用力的分明念出,這須要勉強作意。其實〝作意〞就是〝提起〞,一個作意就是一個提起。佛念一再再地用力提,佛聲也一再再地清楚聽,一而再,再而三的一再加強,昏沈就會消失。其次,如果出現想相塵影、衣食聲色或張三李四,是心已旁落而流於掉舉了。這時也是從心用力提起聖號,同時全力不含糊地聽。全力念,用心聽,隨口念出,從耳聽入。口出聲,耳聞聲,根門內收,散亂雜想就應聲消弭。若遠離昏掉,明朗專注的佛念相續,就名繫念於佛。能如此,繼續用功,念到佛念不斷,如水湧出,百念千念盡是佛念,這時成片現前,行者胸中自知況味。


  各位同修,修行沒有天成的,總是要克服困難,勤懇用功,不斷給自己鼓勵,不斷給自己鞭策。我們之所以一再說到作意,反覆說明作意念佛,就因為一心不能二用。果能佛念明朗提起,雜想就自然隨念而撇下。一念念的老實下注,一聲聲的清晰念出,沒有特別奇異工夫。所謂老實用功,就在困難干擾(昏沈、掉舉便是)生起之時,肯回到當下,用力不偷心地勉強再再作意,佛號也真實念念篤定的提出,努力吃下捉拿昏掉的辛苦,絕不放縱昏掉,阿彌陀佛一定不辜負人,此心的收檢用力,蒲團上必定會有消息的。


  各位同修,佛七已到第四天尾聲,請大家提起精神,專注作意,隨我音聲恭頌 ── 南無阿彌陀佛!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108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108.12.28 念佛調心 — 佛念住 此刻已是佛三第二天的尾聲,昨天說四聖諦的第一諦 — 苦聖諦(苦的事實)。這苦是就有情的身心來說,尤其是有情當中的人類。人的身心活動複雜,太多眼下、耳下…感官觸對下的可樂不可樂境,都強烈地左右著人,因此,人的苦痛特別多。要能撇下這些干擾,朝清淨莊嚴的方向生心的,畢竟是人中的極少數。人因為感覺細膩,便容易陷落愛憎,雖叫苦連天,卻不想遠離,既撤不出距離,哪能發起

108年精進佛三第1天開示

108.12.27 生命的艱辛 — 苦諦 現代人,比較不是衣食不足,生活過不去。倒是太多人,衣食無缺,而心難平安。時代風潮,洋溢著〝只要我願意,沒什麼不可以〞的氣息。過度偏差的個人主義,引發超常病態的自我膨脹,從個人到社會,對錯不分,是非混亂。若問,這是怎麼回事?佛法說,這是共業的“苦”的世間。 經說:「十方諸佛以苦為良師。」因為知〝苦〞,可令人生起離苦的警覺性,引人另闢莊嚴高貴的人生大道。常有人

107年精進佛三第3天開示

108.01.01 一心的訓練 單一所緣 — 阿彌陀佛 現在是第三天的最後一支香,這三天,從早到晚都是念佛,是以一個境界拿住我們心的訓練。為什麼要這樣子?因為我們的心習慣在難以數計 難以想像 難以控制的境界奔馳打轉,就是想不要這樣,也沒辦法。假設我們已非常習慣於心的紛動而不覺疲累,對這三天的訓練就不會感到如何的可貴難得。假若已有些生活體驗,有些向內觀察的功夫,或者有一點感覺到 生命不僅是這樣過活,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