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105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
105.12.11



  各位師父,各位同修,大家阿彌陀佛。佛三,已是第二天的尾聲。用功的同修,有的人也許已經有稍些嚐到專注下的安穩。不過,如果是初次學習的人,一句阿彌陀佛從早念到晚,可能會覺得枯索納悶,也許心裡還會想著,師父怎麼不換換題目呢!


  不過,大家要知道,我們的心,一向來都是習慣躁動的。要這顆心守住一處,是我們每個人最大的困難。以前的人說,可以氣蓋山河,但是就是拿不住自己這顆心。修行人也是一樣,也是從躁動的心開始學習。不過心沒有形相,一動就成念了,而念卻是上天下地從古到今,沒有遮障沒有邊界。這躁動的心念,也正是每個人攀緣造業,給自己、給別人惹禍找麻煩的源頭力量。


  各位難得到道場來參加佛三,師父如果也一樣讓大家放縱心念、攀緣追逐,那就太對不起了。假設題目翻新,也許可以給人帶來新鮮趣味,可以提供每個人習慣搜尋下的需求滿足,但是對於我們修行人,想要降伏這一顆心,卻是沒有什麼用處的。如果我們的內容也像外面社會,是提供感官滿足的話,要知道每一次的滿足,一定都會強化再下一次追索的動力,結果是滿足了又再追,追了又再追,生命的負擔那肯定是沒完沒了的。所以我們三天,以一句阿彌陀佛串到底,不僅從早到晚,也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,都沒有花樣,走也念、拜也念、坐下來也是念,共修之外,獨處的時間還是念。這是為什麼呢?這正是為以〝一個境界〞伏下躁動中多心的安排。


  躁動正是多心的活動狀況,每一動都有它的所對。動的多,對的多,境多,心就多。多心會叫我們疲勞(因為心忙碌),多心也叫我們不能冷靜覺照,所以,佛三裡的阿彌陀佛,它其實不是單調,反而是混亂、渾濁中的定靜明礬。如果大家肯堅持越過功夫生澀下,過渡階段的辛苦,那麼這以一境(阿彌陀佛)來調伏妄念,來作調伏妄念的工夫訓練,便是佛三的主要課題。大家若認真勤練,一定會令妄念減少。再老實念下去,久了,工夫淳熟,過去的未來的一切的影像、一切的雜想、一切的感受與情緒便紛紛謝落,我們的心也就可以隨著阿彌陀佛的收攝,乖乖定在一處。如果定的越穩,心就越清澈明白。相對地,越清澈明白的心,念佛也就越有力量排除干擾。這樣,於阿彌陀佛念力增強,所謂的念佛成片,甚至於念佛三昧,就是從這工夫逐步深化後,終極達到的成就。


  其次,昨天我們也曾談到,希望大家在三天裡,認真照護自己心中的佛念。要照護得串接不斷、明晰穩定,直到自然親切。那麼各位一定會問:師父!我很想要,可是目前的我妄念紛飛,要怎麼用功才能這樣?在經裡,佛弟子不管以什麼方法修定,佛陀都教他照顧當下的每一念。為什麼?因為有情在最短的剎那心下,只能有一念。在一個最短的時間內(心的活動快速,最快最短的就名為剎那),我們的心只能動一念。這樣只能一念,就是念此就不念彼,相對地,當然也念彼就不念此。只是我們平常人心很粗糙,看不到也掌握不到這一念念。念佛人希望工夫成片,那是目標,下手用功不可能從一片下手,只能從這一念念。這一念念的工夫起步,是要耐煩,也要心往內攝,開始向自我制約的方向努力的。


  我們一般人在生活裡,都是隨境生心,觸境就生心,一觸,心的反應就現起。要修行的就恰好相反,修行人用功,不可隨境生心,那是會失控的。我們修行人用功,必須引心向特定的所對境投注,不是隨境生心,是要提心向所要的對象放下去,這個稱為作意。也不止一次就行,要一作再作,不斷的對著特定的所緣數數投注,數數作意,念佛人工夫就從這裡開始。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特定所對,我們的心,心心向阿彌陀佛投注,佛念就從我心念念生起,這一念是阿彌陀佛,下一念也是阿彌陀佛。或許已開始認真了,妄念雜想卻又岔進來,這時,不用怕,快快警覺,不必管它,只要再用力地提起阿彌陀佛,一提起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再串接起來了。不用追,好好管住、好好照顧這一念就對了。


  如果能這樣認真精進,認真地照顧,這就是念佛人的修行工夫。念佛人除自身用功以外,還有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願力加被,阿彌陀佛已發過誓願,只要有人虔誠懇切的念佛,佛陀必定會攝持護佑一切念佛人的。


  各位來參加佛三,很難得的能夠像這樣,在三天裡,只管一個境界,不管其他。平時在家要操勞家計,要回應工作,難得的三天,通通不用,只要管住心中的佛念。這只有阿彌陀佛的三天,如果還叫自己念東念西,想這想那,不肯丟開昨天明天過去未來的種種雜念,不肯精進地念佛,不作這“只有一境”的工夫陶鍊,那就太辜負自己了!佛三只剩下今天晚上和明天一天,大家想想,要不要把握啊!現在最後五分鐘,就請大家挺起腰骨,提起精神,放懷懇切地隨我稱念 —— 南無阿彌陀佛。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108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108.12.28 念佛調心 — 佛念住 此刻已是佛三第二天的尾聲,昨天說四聖諦的第一諦 — 苦聖諦(苦的事實)。這苦是就有情的身心來說,尤其是有情當中的人類。人的身心活動複雜,太多眼下、耳下…感官觸對下的可樂不可樂境,都強烈地左右著人,因此,人的苦痛特別多。要能撇下這些干擾,朝清淨莊嚴的方向生心的,畢竟是人中的極少數。人因為感覺細膩,便容易陷落愛憎,雖叫苦連天,卻不想遠離,既撤不出距離,哪能發起

108年精進佛三第1天開示

108.12.27 生命的艱辛 — 苦諦 現代人,比較不是衣食不足,生活過不去。倒是太多人,衣食無缺,而心難平安。時代風潮,洋溢著〝只要我願意,沒什麼不可以〞的氣息。過度偏差的個人主義,引發超常病態的自我膨脹,從個人到社會,對錯不分,是非混亂。若問,這是怎麼回事?佛法說,這是共業的“苦”的世間。 經說:「十方諸佛以苦為良師。」因為知〝苦〞,可令人生起離苦的警覺性,引人另闢莊嚴高貴的人生大道。常有人

107年精進佛三第3天開示

108.01.01 一心的訓練 單一所緣 — 阿彌陀佛 現在是第三天的最後一支香,這三天,從早到晚都是念佛,是以一個境界拿住我們心的訓練。為什麼要這樣子?因為我們的心習慣在難以數計 難以想像 難以控制的境界奔馳打轉,就是想不要這樣,也沒辦法。假設我們已非常習慣於心的紛動而不覺疲累,對這三天的訓練就不會感到如何的可貴難得。假若已有些生活體驗,有些向內觀察的功夫,或者有一點感覺到 生命不僅是這樣過活,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