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106年佛七第四天開示

106.03.02


  佛陀傳記,多數提到世尊出家前因遊四城門,見生老病死情狀而發心出家,這是一個寄意深刻的故事。生老病死,誰不曾見過聽過,而聽了看了,能生起切身深刻思考的,到底不是多數。大部分的,都是愚蠢的存著“不會是我”“我不會那麼快”的心裡。這教人對生老病死無知無覺,一定要遇上了才焦慮。只要日子還可以過,就繼續沉淪生死而不知抽身。以佛陀的宿生智慧,從他人的生老病死,就激發了他那異於常人,高貴脫俗的修行意志,確實是非凡。到底,佛陀看到了什麼。而他看到的,於現在,是不是我們也仍然照樣地存在。佛陀觸到了,捨下榮華而出家。今天我們出家了,師父們可曾對生老病死認真的思考過。或者還忙碌的追逐,還無知的受制於物質或凡情的需求,淪落在物欲或情欲當中。


  經說:十方諸佛以苦為良師。佛陀一代教化,大小乘經典總明苦集滅道。苦,它的徹底存在,就是世間的真實面貌。世間任何事物,沒有一樣能超離苦的真實之外。真有思考的,真認真過這一輩子的,就必會看到這客觀的真實,並且親切地知道,追逐終是無止境的辛苦疲勞。世間的可樂短暫,正樂的時候,當下苦已萌生。世間所謂的可樂正是惑人 引人受苦的染污力。知道沒什麼可樂的,才能生起迴轉的意念,才能息下奔馳的狂心。社會人追得很苦,得不得,到頭來都是一樣的空。修行人如果也追逐,正追的當下,兩邊都失著點,那就苦上加苦了。我們真能用心仔細思量,真正親切地意會到苦的事實,才會開始明白,佛法所說的深度平靜下的平安是怎麼回事。深度智慧下的鬆綁是多有意義的生命願景,那才是我們必要的目標。從此,深深生起追隨聖賢的意志,生起對佛菩薩的景仰,生起佛法真實清涼的感受,開始歡喜主動的想要。想要向佛學習,想要隨法修行,這就是學佛的意樂。


  從苦的激發,看清眼前隨欲奔馳的愚痴,了知其無義而決心改變,才能看到隨法修行的路。意就是心意,樂就是好樂。生起決心修行的意志,真切地好樂修行。學佛的意樂充分,念佛便成為親近佛陀的美妙時刻了。學佛意樂與善根相隨,意樂有多深切,善根就有多深厚。它是內心漸漸地釐清修行意義,聽聞的佛法也漸漸明白於心。對學佛,清楚又親切的感覺生起,修行的決志與喜悅也相隨湧現。繼續不斷地用功,連鎖的相互增上,就讓行者工夫漸進漸深。念佛拜佛向佛親近,便是最直捷的修習方便。在座不論已出家未出家,必要以純潔的信心,以徹底愛護自己的誠意,就從現在開始,培養增長修行意樂,培養增長修行善根。此刻請以絕對的虔誠,滿分的恭敬,一心隨我稱念 —— 南無阿彌陀佛。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108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108.12.28 念佛調心 — 佛念住 此刻已是佛三第二天的尾聲,昨天說四聖諦的第一諦 — 苦聖諦(苦的事實)。這苦是就有情的身心來說,尤其是有情當中的人類。人的身心活動複雜,太多眼下、耳下…感官觸對下的可樂不可樂境,都強烈地左右著人,因此,人的苦痛特別多。要能撇下這些干擾,朝清淨莊嚴的方向生心的,畢竟是人中的極少數。人因為感覺細膩,便容易陷落愛憎,雖叫苦連天,卻不想遠離,既撤不出距離,哪能發起

108年精進佛三第1天開示

108.12.27 生命的艱辛 — 苦諦 現代人,比較不是衣食不足,生活過不去。倒是太多人,衣食無缺,而心難平安。時代風潮,洋溢著〝只要我願意,沒什麼不可以〞的氣息。過度偏差的個人主義,引發超常病態的自我膨脹,從個人到社會,對錯不分,是非混亂。若問,這是怎麼回事?佛法說,這是共業的“苦”的世間。 經說:「十方諸佛以苦為良師。」因為知〝苦〞,可令人生起離苦的警覺性,引人另闢莊嚴高貴的人生大道。常有人

107年精進佛三第3天開示

108.01.01 一心的訓練 單一所緣 — 阿彌陀佛 現在是第三天的最後一支香,這三天,從早到晚都是念佛,是以一個境界拿住我們心的訓練。為什麼要這樣子?因為我們的心習慣在難以數計 難以想像 難以控制的境界奔馳打轉,就是想不要這樣,也沒辦法。假設我們已非常習慣於心的紛動而不覺疲累,對這三天的訓練就不會感到如何的可貴難得。假若已有些生活體驗,有些向內觀察的功夫,或者有一點感覺到 生命不僅是這樣過活,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