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88年佛七第五天開示 — 徹悟禪師語錄


  修道方便門中,便有多門,有但仰慕諸聖者,有但尊重己靈者,有外慕諸聖,內重己靈者;有不慕諸聖,不重己靈者。若但仰慕諸聖者,如本分念佛之人,以知諸聖皆已先證我之己靈,語默動靜,皆堪垂範。我曹若不仰慕諸聖,則進修無路矣。故或專持名號,或觀想音容,三業虔誠,六時敬禮,傾心歸命,盡報遵承。及乎時至緣熟,感應道交,心地大開,靈光獨露,乃知我之己靈,原與諸聖平等無異,亦不可不自尊重也。又但尊重己靈者,如宗門參禪者,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。故唯欲十二時中,四威儀內,獨露當人面目,受用本地風光,離心性外,毫無取著,所謂任他千聖現,我有天真佛也。及乎造詣功深,悟證已極,乃知一切諸聖,皆久已先證我之己靈者,尤不可不仰慕也。又外慕諸聖,內重己靈者,夫欲尊重己靈,必須仰慕諸聖,唯其仰慕諸聖,正是尊重己靈。又仰慕諸聖,必須尊重己靈,若不尊重己靈,豈能仰慕諸聖。此則內外交修,心佛等重,既無偏執,進道彌速。至於力極功純,全體相應,乃之諸聖,但不過先證我之己靈而已,無庸仰慕,而我己靈者,亦不過平等齊於諸聖而已,何勞尊重。又不慕諸聖,不重己靈者,此謂寸絲不挂,心佛兩忘,徹底撒開,迥無依倚。外遺世界,內脫身心,一念不生,萬緣坐斷。至於久久功熟,圓滿證入,本靈獨露。諸聖頓齊,雖不仰慕諸聖,乃善仰慕,雖不尊重己靈,卻真尊重。此之四路,學者自諒根性,各隨好樂,但當一門深入,久之必皆有相應。切不可妄生執著,輕發議論,出奴入主,是一非餘,不唯背妙道而成障礙,將恐謗大法而詔愆尤也矣。

節錄於《徹悟禪師語錄》



各位師公、師父、各位同學:


  世間多苦,生的種種壓力,老病的愴惶無奈,求不得的渴望煎熬,怨憎會的憤惱逼迫,死亡的孤獨無依,縱然有短暫的賞心樂事,也會很快在無常大風的吹刮下,弄得破碎淋漓,面目全非。試想,我們好多的願望,偉大的期待,都那裡去了,怎麼到頭來,都不是那麼回事。為此,我們失望,我們傷心,甚或憤怒、怨艾。其實,這都錯了,一開始我們就錯,而且錯的深重。我們誤會了世間,我們定了太多的〝我要〞,其實那裡有這樣的如意世間,何處有絕對實存的願望啊!好多人在老病已至時,翻然醒轉地說〝人生原來是這樣子〞。在〝人生原來是這樣子〞的話裡,顯露著幾分悟得的口氣,可惜常常這都已〝是最後時刻,沒有明天了〞。難道,我們也要到此地步,措手不及時,才恍然明白嗎?不是的,我們希望在可貴的生命存在時刻,就能正確理解人間,在充分有效的機會裡,發揮使用生命的意義。因此,我們學佛,我們出家,我們希望將有限的生的歲月,用於建造高貴無染的生命內容,無餘地幫助顛倒的世間,扭轉方向,令人人活得清楚、愉快,做的正確有益。所以,我們要精進修行,而修行必要有方法,隨各人根機性向,取適切有效的步驟進行學習。剛剛徹悟大師的開示裡,就初發心的學地來說,歸納法門大抵有四類:一類只仰慕諸佛菩薩的,一類只尊重自己性靈的,一類既尊佛菩薩,又重個己性靈的,一類不但不尊重佛菩薩,也不尊重自己性靈的。四類的工夫途徑不同,而一但學有所成,所證悟的卻都一樣。四類當中,最允當的應該是外重諸佛聖賢,內尊個己性靈的一類。因這類外有聖賢的榜樣提攜,內具生命的確定信力,進有能學的道跡藍圖,退有不壞的精神依據,內外交修,無處不是修行機會,無物不是得法先機。


  同修們,經中說:「念佛若一日,若二日,乃至若七日,一心不亂,其人臨命終時,便得往生極樂國土。」又說: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」前句提示,若人虔修佛念,臨命終時,必定來迎的是聖賢慈懷。後句彰顯我心是佛。因此努力,將此心作佛的修行因義。這二句的總合,便是外藉諸佛引導,內發成佛可能的圓滿說明。


  我們念佛就因為有此成佛的種因,經過澄思淨慮的轉化,最後終與諸佛聖賢等齊,所以念佛要這般的念,念得肯定明瞭,念得虔誠恭敬。今天已是佛七第五天了,最後五分鐘,請大家放開雜想,提勇猛心,用力、專注地,高聲稱揚 ── 南無阿彌陀佛!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108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108.12.28 念佛調心 — 佛念住 此刻已是佛三第二天的尾聲,昨天說四聖諦的第一諦 — 苦聖諦(苦的事實)。這苦是就有情的身心來說,尤其是有情當中的人類。人的身心活動複雜,太多眼下、耳下…感官觸對下的可樂不可樂境,都強烈地左右著人,因此,人的苦痛特別多。要能撇下這些干擾,朝清淨莊嚴的方向生心的,畢竟是人中的極少數。人因為感覺細膩,便容易陷落愛憎,雖叫苦連天,卻不想遠離,既撤不出距離,哪能發起

108年精進佛三第1天開示

108.12.27 生命的艱辛 — 苦諦 現代人,比較不是衣食不足,生活過不去。倒是太多人,衣食無缺,而心難平安。時代風潮,洋溢著〝只要我願意,沒什麼不可以〞的氣息。過度偏差的個人主義,引發超常病態的自我膨脹,從個人到社會,對錯不分,是非混亂。若問,這是怎麼回事?佛法說,這是共業的“苦”的世間。 經說:「十方諸佛以苦為良師。」因為知〝苦〞,可令人生起離苦的警覺性,引人另闢莊嚴高貴的人生大道。常有人

107年精進佛三第3天開示

108.01.01 一心的訓練 單一所緣 — 阿彌陀佛 現在是第三天的最後一支香,這三天,從早到晚都是念佛,是以一個境界拿住我們心的訓練。為什麼要這樣子?因為我們的心習慣在難以數計 難以想像 難以控制的境界奔馳打轉,就是想不要這樣,也沒辦法。假設我們已非常習慣於心的紛動而不覺疲累,對這三天的訓練就不會感到如何的可貴難得。假若已有些生活體驗,有些向內觀察的功夫,或者有一點感覺到 生命不僅是這樣過活,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