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90年佛七第一天開示 — 印光大師開示


  貪瞋癡心,人人皆有。若知彼是病,則其勢便難熾盛。譬如賊入人家,家中主人,若認做家中人,則全家珍寶,皆被彼偷竊淨盡。若知是賊,不許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,必須令其遠去淨盡,庶財寶不失,而主人安泰矣!古德云: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」貪瞋癡一起,立即覺了,則立即消滅矣!若以貪瞋癡為自家正主,則如認賊為子,其家財寶必致消散矣!

節錄於《印光大師開示》



各位師公、師父、各位同修居士:


  年年結夏安居,年年也都有這解夏前的加行佛七,名稱相同,粗糙的人可能會以為都是一樣。其實,我們要知道,八十九年的佛七,確定不能在九十年重現,而三十歲的我也早不是廿九歲的身心了。歲月不饒人,韶光易逝,今天又是九十年佛七的第一天了。


  剛剛誦讀的是,印光大師的開示。大師開示我們,貪瞋癡心凡夫人人都有,重要的是我們要識得了它,知它是病,知它是害,時時小心,防患對治,好像提防竊賊一般,那縱然由過去的業習,令我們今生難免貪瞋癡病,卻也絕對可以由警覺之力,不教自己繼續造惡,再次淪落。大師引古德的話說: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」不過在我們經驗裡,這警覺力的生起,又是多麼不容易啊!


  各位同修們,中外古今一切賢哲,不都告訴我們:「一個心中有明確典範的人,他走的路,都有明燈照耀。」佛經不也說:「心中有佛菩薩的人,福慧必定降臨他。」我們今天念佛,就是要親親切切地接近阿彌陀佛,歡歡喜喜地以阿彌陀佛清淨圓滿的智慧慈悲力量為典範,誠誠懇懇的念,一句句、一念念,把阿彌陀佛深深地自心中樹立起來,把阿彌陀佛的慈悲智慧,自然的熟悉記憶下來。久了,它就會習慣地在我們的心中浮起,在我們的生活裡,發出警策力量。走到那裡,我們都會有佛菩薩的明燈照路,都會有賢聖的提攜力量,而要怎麼念,才能念出這樣的功力來呢?


  印光大師又說:「念佛雖貴心念,亦不可廢口誦,以身口意三,互相資助,若心能憶念,身不禮敬,口不持誦,亦難得益。世之舉重物者,尚須以聲相助,況欲攝心以證三昧者乎。」所以大集經云:「大念見大佛,小念見小佛。」古德謂:「大聲念,則所見之佛身大;小聲念,則所見之佛身小耳。」而具縛凡夫,心多昏散,若不假身口禮誦之力,則欲得一心,未由也已。


  本來,念佛貴在用心,以心作意,念念注在彌陀境上,只是心散障重的我們,雖談用心,心卻難攝。故大師開示我們,要藉身禮口念,以助攝心。現在就請大家,在最後的五分鐘,盡最大一口氣,傾全部身心力量,隨我音聲,至誠恭敬稱念 ── 南無阿彌陀佛!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108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108.12.28 念佛調心 — 佛念住 此刻已是佛三第二天的尾聲,昨天說四聖諦的第一諦 — 苦聖諦(苦的事實)。這苦是就有情的身心來說,尤其是有情當中的人類。人的身心活動複雜,太多眼下、耳下…感官觸對下的可樂不可樂境,都強烈地左右著人,因此,人的苦痛特別多。要能撇下這些干擾,朝清淨莊嚴的方向生心的,畢竟是人中的極少數。人因為感覺細膩,便容易陷落愛憎,雖叫苦連天,卻不想遠離,既撤不出距離,哪能發起

108年精進佛三第1天開示

108.12.27 生命的艱辛 — 苦諦 現代人,比較不是衣食不足,生活過不去。倒是太多人,衣食無缺,而心難平安。時代風潮,洋溢著〝只要我願意,沒什麼不可以〞的氣息。過度偏差的個人主義,引發超常病態的自我膨脹,從個人到社會,對錯不分,是非混亂。若問,這是怎麼回事?佛法說,這是共業的“苦”的世間。 經說:「十方諸佛以苦為良師。」因為知〝苦〞,可令人生起離苦的警覺性,引人另闢莊嚴高貴的人生大道。常有人

107年精進佛三第3天開示

108.01.01 一心的訓練 單一所緣 — 阿彌陀佛 現在是第三天的最後一支香,這三天,從早到晚都是念佛,是以一個境界拿住我們心的訓練。為什麼要這樣子?因為我們的心習慣在難以數計 難以想像 難以控制的境界奔馳打轉,就是想不要這樣,也沒辦法。假設我們已非常習慣於心的紛動而不覺疲累,對這三天的訓練就不會感到如何的可貴難得。假若已有些生活體驗,有些向內觀察的功夫,或者有一點感覺到 生命不僅是這樣過活,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