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90年佛七第三天開示 — 憨山大師淨土法門開示


  佛說修行出生死法,方便多門,唯有念佛求生淨土,最為捷要。如華嚴法華圓妙法門、普賢妙行,究竟指歸淨土。如馬鳴、龍樹,及此方永明、中峰諸大袓師,皆極力主張淨土一門。此之法門,乃佛無問自說,三根普被,四眾齊收,非是權為下根設也。經云:若淨佛土,當淨自心,惟今修行淨業,必以淨心為本。要淨自心,第一先要戒根清淨,以身三口四意三,此十惡業,乃三途苦因。今持戒之要,先須三業清淨,則心自淨,若身不殺、不盜、不婬,則身業清淨。不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,則口業清淨。意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則意業清淨。如此十惡永斷,三業冰清,是為淨心之要。於此清淨心中,厭娑婆苦,發願往生安養,立念佛正行。然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,先斷外緣,單提一念,以一句阿彌陀佛,以為命根。念念不忘,心心不斷,二六時中,行住坐臥、拈匙舉箸、折旋俯仰、動靜閒忙,於一切時,不愚不昧,並無異緣。如此用心,久久純熟,乃至夢中,亦不忘失,寤寐一如,則工夫綿密,打成一片,是為得力時也。若念至一心不亂,則臨命終時,淨土境界現前,自然不被生死拘留,則感阿彌陀佛放光接引,此必定往生之效驗也。然一心專念固是正行,又必資以觀想,更見穩密。佛為韋提希,說十六妙觀,故得一生取辦。今觀經現存,若結淨侶同修,任各志願,於十六觀中,隨取一觀,或單觀佛,及菩薩妙相,或觀淨土境界,如彌陀經說,蓮華寶地等,隨意觀想,若觀想分明,則二六時中,現前如在淨土。坐臥經行,開眼閉眼,如在目前。若此觀想成就,臨命終時,一念頓生,所謂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,此唯心淨土之妙指也。如此用心,精持戒行,則六根清淨,永斷惡業煩惱,則心地清淨,觀念相繼,則妙行易成,淨土真因,無外此者。若但口說念佛,求生淨土,若淨戒不持,煩惱不斷,心地污穢,佛說是人,永不成就。是故行人,第一要持戒為基本,發願為助因,念佛觀想,為正行。如是修行,若不往生,則佛墮妄語矣。

節錄於《憨山大師淨土法門開示》


各位師公、師父、各位同學:


  阿彌陀佛!剛剛讀過憨山大師的淨土法門開示,大師指示修淨土法門,首須戒根清淨。由清淨的身心,再發生死切願,以持名並觀想,因淨心、淨行的相繼,臨命終時,必感阿彌陀佛放光接引,往生無疑。


  大師說:修行淨業,必以淨心為本,而要淨心,第一要先戒根清淨,所謂戒根清淨是指身不殺、不盜、不淫,口不妄、不綺、不兩舌、不惡口,意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三業冰清。更發切願,以一句阿彌陀佛為持念重心,念念提起,心心相繼,動靜閒忙,沒有稍息,日久功成,淨業自然成就。


  各位同修,我們都知生死可畏,現在人人也還前途茫茫,如何盡此身善根因緣,如大師所說,努力斷煩惱,持淨戒,精勤繫念,觀想彌陀,令我們動靜閒忙裡,淨業成片。必然的,從我們的行為造作中,我們確定可以決定未來的去處的。


  現在就請大家斬去一切妄想,提起專精的信念,虔誠猛切地隨我稱頌 ── 南無阿彌陀佛!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108年精進佛三第2天開示

108.12.28 念佛調心 — 佛念住 此刻已是佛三第二天的尾聲,昨天說四聖諦的第一諦 — 苦聖諦(苦的事實)。這苦是就有情的身心來說,尤其是有情當中的人類。人的身心活動複雜,太多眼下、耳下…感官觸對下的可樂不可樂境,都強烈地左右著人,因此,人的苦痛特別多。要能撇下這些干擾,朝清淨莊嚴的方向生心的,畢竟是人中的極少數。人因為感覺細膩,便容易陷落愛憎,雖叫苦連天,卻不想遠離,既撤不出距離,哪能發起

108年精進佛三第1天開示

108.12.27 生命的艱辛 — 苦諦 現代人,比較不是衣食不足,生活過不去。倒是太多人,衣食無缺,而心難平安。時代風潮,洋溢著〝只要我願意,沒什麼不可以〞的氣息。過度偏差的個人主義,引發超常病態的自我膨脹,從個人到社會,對錯不分,是非混亂。若問,這是怎麼回事?佛法說,這是共業的“苦”的世間。 經說:「十方諸佛以苦為良師。」因為知〝苦〞,可令人生起離苦的警覺性,引人另闢莊嚴高貴的人生大道。常有人

107年精進佛三第3天開示

108.01.01 一心的訓練 單一所緣 — 阿彌陀佛 現在是第三天的最後一支香,這三天,從早到晚都是念佛,是以一個境界拿住我們心的訓練。為什麼要這樣子?因為我們的心習慣在難以數計 難以想像 難以控制的境界奔馳打轉,就是想不要這樣,也沒辦法。假設我們已非常習慣於心的紛動而不覺疲累,對這三天的訓練就不會感到如何的可貴難得。假若已有些生活體驗,有些向內觀察的功夫,或者有一點感覺到 生命不僅是這樣過活,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