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修行的學程愈走愈穩愈寬廣》

常念我是生死凡夫,看住多生煩惱習氣、貪、瞋、塵垢,不躐等、不跳級、逢緣究心,遇境老實觀照身、口、意,持久虔誠修習,無可稍稍懈廢。

​ 一、前言

 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「我」、「我所有」的浪潮裡,被感官經驗給迷惑了。那是因為我們不習慣反省、疏於覺察,所以誤將自己看成圓滿多能、獨立自主。佛法告訴我們,修行必要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「覺念」,如果我們能時刻「念、住」,從念、住中成就自己,也帶領週遭的人,成就他們自己,能如此葛藤牽扯才可以釐清,恩怨糾結才可以了斷。我們必要如此提昇自己,因為我們不是本來就有眼光、有見地,是祖師大德的辛苦栽培,造就我們;是師長道友的錘鍊、提攜,牽引我們;是政治社會的淨化祥和,促成我們,所以當我們羽翼豐滿,知識增進、修行成就時,我希望你們回過頭來成就他人、造就他人、牽引他人,讓每個有緣眾生,都能邁向菩提道的學程。

二、生存的經驗

  首先,我肯定的告訴大家,我出家出得好歡喜、好肯定。我不敢說修行上已有了把握,但是我內心裡肯定的知道,因為我的出家修行,我能超脫自己有限的生命模式。我的歲月有限,但是我的生命可以無窮,所以我輾轉的告訴你們-不管你已出家,或尚未出家,我都要傳達這一份訊息給你們。

如果你已經出家,你要好慶幸你是一個出家人;如果你尚未出家,要儘量尋找這個機會,有好的因緣成就時,要趕緊逮住機會,因為生命涵藏著無限的可能性,只要我們努力,對自己有一份期許,讓生命得到滋養,即能開啟我們內在的睿智───人生理想的肯定。

  佛陀─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他的座下學習,學習四諦、十二因緣等。因為佛陀說法扣在一切因緣法上,因緣成就了這個熱鬧非凡的世界;同樣的,你要具足善因緣,才能夠超越這個苦難的坎坷世界,才能改善生活條件與生命素質。

  之前,我說我出家出得好歡喜,學佛學得好肯定,這股力量來自何處呢?是對於緣起法的一份信受,一份虔誠與恭敬。而這又來自何處呢?來自我的生命經驗。我有太多的經驗,且清清楚楚的看到一切法的緣生、緣滅相。當然,我也有許多錯誤的因緣、不妥的經驗,在這些錯誤的因緣經驗中,我領受了在錯誤的因緣聚會下,所嚐到的酸澀的苦果,因此我深深的信受緣起法的真實不虛。同學們!做為一個佛弟子,對緣起法要好好的深思、好好的體會,企盼你們小心每一個時刻的當下,使生命充實無缺、圓潤光澤,這就是學佛道上最大的報償。

  修學佛道最終的目的在於成佛,成佛必須仰賴淨念相續,道業方可增長。所以,學佛是一種實踐的行程。當你前念起了一個壞的念頭,後念馬上跟著壞的思索、壞的行動緊接著造惡業,不好的果報就會現形,這就是惡性循環,所以要小心你的當下。當你情緒不穩、心情紊亂、精神萎靡時.....,請回想我這一番話。孩子們!修行的學程中,遭遇是無法避免的,我希望你們勇敢的去突破它,就像披荊斬棘,砍掉你所有的壞念頭,你就能超越向上、淨念相續。

三、生命的過程

  台灣有句俚語:「老就老步定」,「老步定」是說老了步伐的穩定、心性的安定、行為的篤定。我為什麼講這話呢?因為人必要歷經歲月的思索與鍛鍊,才能使人生學程更加深刻,使生命的價值更為崇高,不可以到「老得動彈不得時」才恍然大悟。有一首詩:「廬山煙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,到得原來無別事,廬山煙雨浙江潮。」這首詩就是講世界原來就是這個樣子,「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」,那又如何呢?今天,你既然是個修行人,日常生活就必須與宗教生活揉成一片,這才是佛子的本色。如果你只把佛學當知識來研讀,你要想進入菩提修行的堂奧,那只能說是隔靴搔癢罷了。

  我告訴你們,人生在世,站在什麼崗位,就服什麼務、說什麼話,不要怕遭遇挫折、困頓,只要盡心盡力,做適當的化解與調適,即能找出正確的途徑。我更希望大家在年輕的時候,意志力強、生命有力的時候,就看清楚這個世間,而且有效的、正確的來使用這個世間。不要被這世間外相上的五花八門、內在的妄想分別、綺想干擾給迷惑了,一定要用心去向內觀照,用你的心眼,去向生命透視。

  這個世間的真相,是佛陀的根本教法──「四聖諦」的苦諦。同學們!不要苦到剩下一口氣、命若游絲的那個時刻,你才說原來如此,這時的你已經困頓萎靡,即將被吞噬,而化為烏有了。所以,在現在的當下,請你清楚的掌握住-「苦諦實苦,不可令樂;集真是因,更無異因,苦若滅者,即是因滅。」為什麼佛陀會說苦諦實苦,集真是因,他要我們在這句話裡,體會到世間的真實,他更要我們直達勝義、第一義,單刀直入的去參悟。

​四、生命的變化

  從來,我們都有好多來自自己的綺想、幻覺與遐思,而後產生很多的誤會。我們對這個世間不能放捨,甚而在那上頭附上一份粘著、一份貪求。同學們!修行是盡未來際的,期盼大家在心地上下功夫。一個行者的生命,必須在修行的參與之後,產生某些善、淨的變化,他才算參與佛學修行。自己以為在佛門裡浸潤法義,但跟以前比較起來,仍是依然故我,那我要很懇切的告訴你──你仍然徘徊在佛門的長廊之外,尚未登堂。

  同學們!這個世間本來就是缺陷、痛苦的,你們年輕人就是遐思太多,附上太多自己的綺想。記得小的時候,老師給我的第一篇作文是「我的志願」;當我教書時,給學生的第一篇作文是「假如我是」,這豈不大同小異嗎?當我寫作文時,我想了好久才作答;而當我出題時,我多少有一點想了解學生的意向。這個世間,真的是你想怎麼樣,就能怎麼樣嗎?「假如我是」,我就真的能是嗎?

  以前,充滿著志向、希望、理想,而今安在?同學們!人生理想必要自我開發、自我肯定。志向、理想,對人有如陽光、雨露,能給人生光熱滋潤,能給人超拔飛昇,但是理想要踏實,勇於擔當,面對挑戰,千萬不可附上太多自己的妄想、遐思、情意牽絆。人的志向若傾向貪心妄執時,他即能勇往直前,似乎永不寂寞,然而卻給自己製造一個網,縛住自己,當達不到理想的時候,滿心沮喪、隱退涵藏、欲振乏力,好像失去了整個世界。孩子們!人生旅程,在人生長流中轉折推進、如實如實、法爾如是。從古至今,不因為佛陀出世而怎麼樣,也不因為佛陀入滅又怎麼樣,問題是,什麼時候你腳踏實地的建立生命情操,標定人生價值,且具足了洞察力,那個時候你的志向、理想就豁然開朗了。

  我們年輕人,沒有真正的嚐到苦,常常為這個世界劃下很多的符號,立下很多的想像。同學們!當你煩惱現起時,請你想想這句話,這個陷阱是否是自己製造出來的?像蜘蛛製造一面網,來網住自己。我倒希望你們用佛法、用禪定,來改善自己,扭轉自己,把心靈的重擔卸下來,如此你就會有一份夕陽斜照的閒情,與清風徐來的快意,為自己留下一方淨土,這樣,對你的修行學程,才能有所增進、有所轉機,之後,你會赫然發現,人生依舊美好,心情依舊愉悅。

五、生命的改造

  「習染」表示習氣和染著。錯誤的習氣和不清淨的行為,從自己的生命自在解脫來說,會有障礙的,就叫做染污。沒有玄妙,必要直接從六根上去開拓。因為,修學佛法,主要是引領我們如何汲取生命的源泉,也就是說,如何從束縛中解脫出來,從染污中超越出來。佛法的宗旨,主要在於釋放我們與生俱來的各種潛能,引領我們獲得適當而充分的作為。孩子們!請常常摸摸你的頭,你已經出家了,對於過去的習染,請消除乾淨,以後你才能洞悉修行的奧義。

  「修行」,就是修正行為,我常常把它比喻成掃地。當你要掃地時,必要先看到垃圾,才能夠把地掃好。要修正行為,必要先把錯誤看清楚,才能修正你的行為。孩子們!你有那些不良的習慣,有那些必要改正的內容,有那些思想上的錯誤、觀念上的不對,請你先看清楚它,否則,一味的說修行,這豈不是毫無邊際嗎?落點也不明晰。所以我們要曉得,這些習氣既然叫做「習」,就表示累積久了才成其「習」。我們平常有一句話叫做「習慣」,「慣」就是一而再,再而三,才叫做慣性動作。在這「慣」當中,在時間上表示有一段相當的經歷,在這經歷裡,某些已化為我們思想或行為的內涵,我們就是那樣的成份,而覺察不到、看不到。所以,當旁人指責我們的習氣時,我們不能接受,為什麼?因為看不到自己的缺點。而這些生命的殘渣,卻是對我們傷害最深、殘害最烈的,對我們清淨圓滿解脫來說,就是一個障礙、一個敵人。當你看不到你的劣行時,你又怎麼談修行呢?所以,面對這些習氣,你要有坦然來面對它的勇氣、誠意。一個人,對自己有怎樣的期許,他就會給自己一份怎麼的要求。我希望你們從自我的不斷琢磨下,來光顯自己,把自己的清淨法身洗鍊得純淨滿一。

六、生命的提昇

  我的教學方法:首先,要你回頭看看你的本來面目,先看清楚你有些什麼習染。各人不同,有貪心重、瞋習重、愚痴重、嫉妒心重、惱恨心重……。習氣要改,必要下一番功夫,既然久積而來,就不是速然可斷、馬上可除的。久積來的點點滴滴、綿綿密密,要馬上除掉它,那是很困難的,可是不管怎麼難,一定要用上力,不用力修行總是落空。所以,在這一點上大家先回頭,坦然的看看自己有那些習氣,有那些不良的觀念、不正確的想法,請趕緊扭正過來,唯有這樣,你的生命歷程才能往下落實;你的修行生涯,才能豁然開朗。

同學們!在人生的旅程上,你們都才要開始起步,所以請善待自己,不要用過去的積習,來障礙智慧顯現,障礙清淨解脫,牽引出無窮盡的相隨煩惱。所以,習染是很可怕的,請大家好好回過頭,看看自己有什麼樣不良的習性,然後看住它,坦然的看住它,仔細的觀察它。一個佛弟子在修行的學程中,他必要經過不斷的努力,跳過重重難關,來開發人生的另一片天地。所以,我不但希望你們掙脫難關限制,更希望你們相互提攜、勸善規過、砥節礪行,佛陀教誨一再提示我們,要能輾轉相勸、輾轉相教、輾轉懺悔,在道友的諫言之下,勇敢的正視自己,看清自己的愚昧,洞悉自己的無知,這樣我們的習染才能消除,慧命才有轉機,法身才能在佛法大海裡得到滋潤。

七、生命的超越

  修學佛法,相信每一份子都把持著接受佛法衝擊和洗禮的胸懷,企盼依循同道共修的勸諫、提攜,師長、道友的潛移默化,來滋潤我們的人生,所以我要你們把佛法的修學落實下來,跟你的生命聯結在一起,從你的生活裡實踐它,如此你才有親切感,你才能肯定的投注進去,慢慢在你心裡深處醞釀和領受,之後才有力量使你的修行學程放出異彩。

  同學們!佛法是指向現實的世間,它必然是那麼親切的可以「使用」在我們的生活上;它必然是可修可證的,而且可以親切的體驗,可以自己做主。

同學們!不要把佛法當學問來做,當道理來談,因為佛法必須經過實驗來提鍊,而後依循著三學、八正道,從世俗法一直超越。經由親近善士 → 聽聞正法 → 如理思惟 → 法次法向,最後邁向出世間。這些經過,都必須靠我們用心去觀照,從日常生活而宗教生活,親切的自作證明,邁向菩提大道。

  佛是人間的正覺者,依諸法實相而獲正覺。所以在原始佛教裡,一再要我們能自作燈明。也即是說一切在於自己,依循著經典的三十七道品裡的五根、五力、七覺支、八正道…,經由自己引發出堅強的力量,清清楚楚依著法義去修學。修學之後,世間善法逐漸增長,菩提道的學程也漸走漸近,之後即能依人身、不離人身,而邁向成佛之道。

八、生命的實相

  四弘誓願──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很深又很廣,但請各位想一想,這是不是我們四聖諦的學程,一個里程,一個法門。眾生無邊為啥誓願度?只因眾生苦無邊;煩惱無盡為啥要斷?煩惱是苦的因─「集」;法門無量誓願學,這是「道諦」;佛道無上誓願成,這是「滅諦」。過去的祖師大德,把四聖諦用出來,用在這個世間來開示我們,所以,不管是南傳的根本佛法,或是北傳的大乘佛法,都是可修可證的。同學們!你必要有一番的修行,方有一番的證果。請安心的、親切的、踏實的去使用它,不要拿佛法當學術來研究,因為佛法是一種生命的學問,我們必要將整個身心投注進去,才能烘托出你的如來藏性,使你的佛性發酵萌芽,能如此,你才能脫胎換骨,才能有所成就,之後,你就能勇敢的正視自己。廣欽老和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,他就是將佛法用上了,他有一句話:「無來無去,無殆志」,我們呢?有來有去,事情多得很。我們的事是什麼呢?煩惱、雜染、嫉妒、多疑……,庸人自擾。

同學們!了解佛學最好的方法就是實行。因為佛學的思想是一種般若,是一種智慧,這種般若智慧必須靠經驗提鍊而成,因此我要你們將佛學很親切的「用」在自己身上,假使同學能親切的感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,這就對了。佛說了這些法,你若能真正體會到時,你心裡會充滿了感激與感動,你會對三寶生起景仰的心。

  同學們!法是佛教的重心所在,所以我希望你們,從法生起信心,此是最正確、最不落於迷信和情緒化。因為當你見到法的真實後,你對三寶的恭敬,必能納入你的身心當中,此時你就是體現法的一個真實的生命。不這樣子,總還是佛教的門外漢,不是佛陀的真實弟子,所以要「用」上它,又要有虔誠的仰信它,時刻依循著長輩的提攜與開示,好好的省思、檢討,能夠儘快的用上佛法,你就能儘快改變人生,而圓滿多能。

九、生命的代換

  同學們!要虛心的向佛學習,從親近善知識,聽聞正法,如理思惟法著手做去,千萬要能虛心謙下,不可使心高舉。因為佛法是「現實」的,這現實是從不離眼前六根的活動來說的。當前五根闇昧的時候,我們的意根有時還在活動,所以講現實是就綿密的點點滴滴來談。生活層面的點點滴滴,一點也不奇特,就是那麼的平常,為什麼禪宗講「平常心」是道,即是此理。我說一句讚美人家的話、幫助人家的話,是這顆心;我罵人的時候,也是這顆心。如果在佛殿才是修行,而出來都統統不必修行的話,那麼你那一顆清淨心能貫串嗎?不可能的。如果外面的干擾,把它帶到佛殿去,即使人在佛殿,你盡是在打妄想,你有一絲清淨心在真正做功課嗎?現實是從這個立場上講,現實的內容和情況,它就是那樣的,附於我們的六根活動當中。

  同學們!修行必要「中正圓滿」。「中正」表不偏離,必要能關照週邊的一切,使其圓滿、福慧雙修。同學在課堂裡面聽課、讀經、思惟…──修慧;在煮飯、掃地、行堂…──修福,兩邊不能偏廢。因為,修行與生活必要相互融攝。一個懂得修行的人,可以從行住坐臥當中得到一份智慧,從待人接物中飽飫一份福德。事實上,單單的修慧,不可能成就,慧學的真正成長是在思辨當中。我們說聞、思、修、證,以為聽經、聞法才是聞慧?其實,聞慧遍在六根當中聞,聞慧在經典裡是這麼寫的,聞慧的成就不是你聽一聽就懂了,而是透過法的理解,然後在你六根的相應當中,當下對法的現證,才叫做聞慧的成就。

  如果你想成就,就不能只讀書,只坐在課室裡面拚成績,考卷考出來的第一名,並不能涵蓋你修行的成果;你考試寫得很好,做人做得不正,在修行的學程中,仍然不得成長。因為這裡是 ── 佛學院,是非常特殊的學校,世間任何學校所比不上的,所以希望你們要能珍惜,福慧必要同時並進。

十、生命的圓成

  同學們!不要怕辛苦,多去為別人提供服務。今天你在這個地方受用他人的供養、布施,你將要如何,請你們深思、慎思!孩子們!我實在擔心,擔心你們勤於追求外相上的事物,而忘失了你的前提,使你的心靈世界逐漸萎縮,修道的學程裡,如果只在於外相上物質的佔有,那麼你會像深陷在泥沼中,愈攀愈多、愈陷愈深而不能自拔。我希望你們每一份子都不忘初心學佛的那一刻,好好的掌握自己,使你的生命學涯,開出亮麗的花朵。

  同學們!當你使用東西時,如果已經不是爭取生活所需,而在於爭取生活的奢侈品時,請你摸摸你的頭。心經裡面是否有著: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、不美不醜…。也許你會說:老師,怎麼如此執拗?但是我要肯定的告訴你,當你通通沒有粘著於它的某一點時,你才可以使用它,因你們都還搆不到這個豁達的情境。所以,請惜福!珍惜你自己的法身慧命,你爭取了那個就忘失了這個,然而,這個卻又比你的生活所需更為寶貴──慈悲心、向上心、禪心、佛心。

十一、後記

  身為一個佛教行者,所秉持著只是一種菩提道的理想,與一份蒼茫的宗教情操。因為我們有暢佛本懷的信念,所以我們的空間無限寬廣。因為我們知道,人性涵藏著絕大的可能性,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一份期許,我們就會用力去開發、去耕耘,所以我希望你們慢慢醞釀。當我們把人性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時候,佛性就在我們的生命裡閃爍光芒。孩子們!沒事時不要跨出山門,利用菩提道的學程,好好歷練,將你的生命重新排列、重新組合;在師長的教導下,在同學的規誡下,在佛法的洗鍊下脫胎換骨,過去的祖師大德都是這樣的。所以我要你們拿前人的榜樣,做為自己的借鏡,經過幾年的苦熬,你就能有所超越。

  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時,所宣說的四諦、十二因緣,其中苦集滅道的「道」,就是對治。對治,一定是在習氣上有很難對治的內容存在,一定要用很強烈的辦法,才能對治得了它,不然的話,你任何時候都是失敗,任何時候你都被你的貪心、瞋心、癡心戰敗,你就是沒有勝利的份。因為生存是我們修道學程中基本的要求,不是我們最後目標,在修道的過程中,我們還有價值的問題,有理想的遠景,有心靈的園地,有菩提的果證。

  修福有很多種軌道,可從慈悲心去開發,不一定只有在工作中。可是,你們要怎麼樣的發大悲心呢?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對象,所以只能珍惜!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,好好的惜福。

  常常我都這樣冥想,我希望學院生涯──菩提學程的鍛鍊,能使每一個佛子更有深度,更有氣質,更有思想,更……,一切的一切,都能更加深刻,對一切眾生付與一份至性的關懷,令自己超脫有限的時空限制,上通古人,下達來世,菩提道上愈走愈穩、愈寬廣,不但自己有福,也能因自己的努力,使別人的生命得到鼓舞,自己的修行成果,獻給後人做為向上的階梯,令自己的菩提道果,牽引無數的眾生向上、向善、向光明,一切的一切,因為我們的淬勵奮發,而呈現出一片美好的景象。努力吧!同學們!

 

主講:寄中法師 / 記錄:照祥

八十二年四月十二日講於慈善佛學院

標 題
前 言
生存的經驗
生命的過程
生命的變化
生命的改造
生命的提昇
生命的超越
生命的實相
生命的代換
生命的圓成
後 記
bottom of page